【Peopo】最文青的教養院 樂山首推藝術共學
專訪 ─ 樂山教養院院長張嘉芳 /記者鄭凱倫
「院長媽媽,這件是我畫的!」樂山教養院(以下簡稱樂山)裡,有一群被譽為「藝術家」孩子,從未受過專業訓練,卻擁有過人的繪畫天分,多次受邀到日本參加畫展。樂山也將孩子的畫作製成文創商品義賣,並自去年起推廣「差異共學」。張嘉芳開心地說:「以前提到樂山,別人總會問是樂生嗎?現在走在路上,還會遇到民眾穿著樂山孩子畫的T恤!」
塗破框架 繪出自信
面對院生,張嘉芳充滿活力地問:「今年的院T的狗狗是誰畫的?」「我畫的!」小惠興奮地舉起右手,手中還握著畫筆。「這是我最喜歡的柴犬,大家都覺得柴犬很可愛。」小惠一邊介紹她的畫作,臉上掛著靦腆的笑容。
這群藝術家的繪畫潛能,從藝術療育課程中被發掘,在專業老師帶領下,由臨摹開始到創作。繪畫過程中,孩子也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,像是把名畫《人子》中的青蘋果換成鳳梨,因為他不喜歡吃蘋果;或是仿畫《神隱少女》電影海報時,加一瓶自己最喜歡喝的可樂。看見孩子的無限創意,樂山特別為孩子舉辦畫展,展出院生的畫作,並帶著院生親自到場跟民眾說明自己的創作。
院生臨摹的《人子》作品,張嘉芳認為樂山裡還有更多藝術家待發掘。 攝影/林于玄
樂山也為院生的畫作,設計成文創義賣商品,起初是希望能增加教養院的知名度與募款收益。慢慢地張嘉芳發現,孩子只要他的畫被選上院T圖案,在教養院裡走路都有風!甚至外出舉辦義賣會時,院生總會很熱情的只推銷「自己畫的衣服」。她笑說,文創商品變成一種榮譽,孩子們更有目標在追求,一方面提升孩子的自信心,另一方面讓更多人看見樂山。
張嘉芳認為,藝術是很好的媒介,讓大家反思何謂「障礙」?雖然他們被稱為心智障礙者,但在繪畫這件事上,可能有障礙的是我們。「障礙其實每個人都有,只是他們有領手冊,我們沒有。」
小惠設計的柴犬圖案(右)與小治畫的彩色雞(左)。 照片提供/樂山教養院
共學 共樂 共好
接任樂山教養院院長前,張嘉芳曾任安寧照顧基金會理事長,過往的經驗,提醒著她把握時間,帶領樂山的孩子體驗更豐富的生活。不僅舉辦「樂山電影院」完成院生們想要看電影吃爆米花的夢想,也帶著院生體驗騎馬活動、3K路跑、赴日參展等。張嘉芳說:「現在的樂山和過去不一樣了,樂山的進步是為了帶給孩子更有品質的生活。」
除了豐富院生的生活體驗,樂山也和國語實驗國民小學美創社合辦「差異共學」,希望增加一般學生與不同障別孩子的相處,從學習中了解多元,也接納差異。除了2018年的「春天魔法學院」和「為愛朗讀」計畫,今年更延續理念,計畫帶10名樂山的孩子,到宜蘭進行六天五夜的「藝術共學2.0」。張嘉芳說,以往是隔週一起上課、共讀,這次長時間的共處,對孩子們來說是個全新挑戰。
張嘉芳將樂山每一位院生都視為自己的孩子。 攝影/鄭凱倫
「你能確保以後遇到的病人都會講話嗎?」張嘉芳強調差異共學的另一個價值,在於培養「同理心」。她舉例一名智障者父親,帶孩子到醫院急診,因為孩子不善表達,父親也無從向醫生說明孩子的病情。醫生情急之下向家長說:「你不告訴我他怎麼了,我怎麼幫你?」父親也只能無奈表示:「這三十年來,我真的都不知道他怎麼了。」
張嘉芳特別希望醫學院的學生,到樂山見習幾天,認識不同障別,也感受照顧者的無力與困難,也許未來面對不同的病人,能想起過去共學經驗,用同理心做出較適當的回應。
一起走 走得比較遠
「我走了我的孩子怎麼辦?」這是多數心智障礙者家屬,曾有過的擔心。張嘉芳希望以安寧議題,喚醒樂山家長們的意識,重新凝聚家長會的力量。她說:「家長會可以活的比一位家長久,如果家長會關照失依的孩子們,將來你的孩子失依時,也能放心由家長會照顧。」
原先半年一次的樂山家長會中,多數家長對成為家長委員意興闌珊,但在樂山逐步推動下,今年有十一名家長自願擔任委員,張嘉芳感動地說:「樂山在進步,也要帶領家長一起進步,發揮家庭支持系統的力量。」
「每位孩子都像在提醒我們,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分享和幫助別人。」起初張嘉芳進入樂山,曾對生命有很多感慨,現在的她不僅照顧樂山的孩子,也向社會大眾提倡平權和尊重多元的精神,希望藉由互動,帶給更多人用不同的視野看待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