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案報導】樂山變身大作戰
樂山初體驗/台北藝術大學學生
有一天,有一個叫做李萬鏗的人問我要不要去樂山玩,他是一個來臺多年的僑生,頭光光的,國語帶些腔調,每次他講笑話時,我都要聽第二遍才會笑出來的一個香港朋友。
他給我看手機裡一些厲害的照片…
這些畫作筆觸樸拙,構圖和造型純粹簡潔不落俗套,頗有大師風采。我看了幾張,竟然陷入深深的反省當中:本人大學四年、往下高中三年、再往下國中三年、國小四年,美術系美術班就這樣念 完 了。貓遇到敵人往往豎起寒毛拱起背來,我驚歎之餘,不免還是要修復一下受損的人格「哼,這個小杰還是甚麼著的,搞不好筆都拿不好,竟然畫得這麼當代。」
「當代」是我們這個年代藝術圈圈經常用的形容詞,實際的意思講起來長篇大論,諸位就記住:當代是「誇獎你不錯的一種說法」吧。
李萬鏗有一些想法,他覺得這些小天才的作品大有可為,好似可以作些甚麼事情。
幾個禮拜後我們去樂山找院長,一起來的還有同班的阮永翰和學姐謝若琳,阮永翰是一個外剛內柔的壯漢,纖細敏感鬼靈精怪,大部份的時間都在講笑話和仗義執言。謝若琳是個長得像仙女的學姊,整個人都很苗條的她,走起路來十分飄逸,溫柔婉約之餘不知道為甚麼,她每每一緊張就結巴。
到了樂山,院長蹬著叩囉叩囉的高跟鞋、一面披上白色風衣外套,乍似利落的走到我們的面前,帶點飄移的眼神每三句話夾一個英文單字,先是參觀天花板矮不啦機的二樓,接著參觀天花板還是矮不啦機的其他層樓,最後來到最高的教堂,發現大家都在台上練習啦啦隊。
我一點都不知道該如何跟院生相處,除了伸出手傻傻的揮揮,一時之間面面相覷,沒想到開始有人主動認親,熱情地對著第一次來樂山的阮永翰打招呼,直說「好久不見耶~」
這天好像是林謙先生第一天上班,他看起來很菜可是很帥。經過之後一個月合作,發現他不只風度翩翩還很體貼,我們的工作室總是堆滿零食飲料,為了我們缺乏的材料和工具跑上跑下,若不是細心的林謙,哪裡有今天看到的長頸鹿。
相當意外的是院長對於整個合作案的態度,並不會拘泥於甚麼不能做、或非得要做甚麼,因此提案的內容相對自由,印象最深刻是院長將網路語言實踐在生活當中,三不五時便來一下「科科」的笑聲,偏偏李萬鏗面對院長緊張到說不出話來,每回「科科」時,我都看到他直冒冷汗。
最有趣的還有老師阿姨們的職業病,這大概是全世界最討人喜歡的職業病了,他們待我們跟待院生一樣好,親切到我都害羞了,剛開始覺得頗奇怪,好像來到另一個星球,所有人都親切得誇張的星球。
接下來,除了繼續把這些才華洋溢的院生作品發揚光大,作為樂山閃亮的形象之外,我想,因為受到院生作者的刺激,基於忌妒他們過人的才華,身為專業背景的我們,也會努力在自己的領域好好創作下去!哼哼,期待你們的新作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