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山大事記
2024.05.01 楊詠麟院長就職

戴仁壽醫師紀念館啟用典禮
立案字號 北府社障字第1021667149號


立案字號 北府社障第1001063440號




1994.07.01 陳振宗任院長
1994.08.10 辭董事


掘井久子代理院長(西元1984年返日)


1967-1977 畢執玉院長(德國籍)
台北縣私立樂山療養院獲准為私立救濟育幼設施,立案字號-社救字第伍號。

戴醫師搭船返回加拿大途中,因十二指腸潰瘍辭世,遺體在札幌火化後,
骨灰依其遺願送回台灣樂山園安葬。
戴醫師由美國西雅圖乘船,一個月後抵達台灣基隆港,前往戶政事務所登記,
申請取回樂山園土地所有權。

戴夫人病逝於加拿大,戴醫師由於過度哀傷,舊病復發,進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。
1953.04 樂山園面臨公地放領之危機,即將變成國有財產。

二次大戰末日,數名日本憲兵到樂山園,將戴仁壽醫師夫婦驅逐出境,
這是戴醫師首次離開樂山園,由劉清風醫師暫代院長職務。

1936.12 戴仁壽醫師毅然辭去馬偕醫院院長職務,移交給李約翰醫師(Dr. J. L. Little)
,專心投入樂山園工作。

03.28 戴仁壽醫師在台灣長老教會第三十八屆北部大會中報告,樂山園的建築
工程已完成,將於03.30舉行落成典禮,邀請大會議員赴會,大會議決由當時
的副議長葉金木牧師代表大會出席。
落成典禮當天,台灣總督中川健藏與政府官員出席,配合日本當局的儀式進行。

樂山園舉行奠基典禮,由台灣總督太田政弘派警務局長井上英為代表,
安放定礎基石二枚。
台灣總督府核准成立樂山園財團法人,推薦戴仁壽醫師為董事長。
州政府正式核准建築執照,淡水與八里庄居民獲知消息,群起反對抗爭。
過程歷經多次溝通、懇談及斡旋,終於平息。

取「仁者樂山」的意思,命名為「樂山園」,英文為:Happy Mount Leprosy Colony。

透過郭水龍牧師的協助,購得觀音山麓西南長頭坑的土地十九甲。

戴醫師提出成立「台灣癩病救治會」提案,全場一致通過,
推派戴醫師等五人擔任理事,負責籌劃事宜。
1928.10.01 理事會通過「癩病救治會會章」10條,做為推動防治痲瘋病
工作的依據。

使用雙連教會舊教堂開辦癩病特別門診,此為台灣第一所癩病診所。
1925.02 開始治療痲瘋病患,當年年底就有九十名癩病患者每週來求診。

1923年戴醫師夫婦獲加拿大基督長老會之邀,到馬偕醫院服務。
由英國來台途中,特地前往印度加爾各答,訪問著名的英籍癩病專家梅爾博士(Dr. Ernest Muir)
所主持的痲瘋病療養院。

戴仁壽醫師為提升醫療品質,訓練本地醫療人員,編寫內外科看護學,
當時第一本這方面的專業書籍。
由日本橫濱市福音印刷合資會社印刷,台南新樓病院與新樓書房發行。

在倫敦北長老教會舉行任命典禮。